人生迷惘時的好書分享: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史丹佛最夯的生涯規畫課,用「設計思考」重擬問題,打造全新生命藍圖 作者: 比爾‧柏內特 , 戴夫‧埃文斯 新功能介紹 原文作者: Bill Burnett , Dave Evans 譯者: 許恬寧 出版社: 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6/10/28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種想法 現在的人生是自己想要的嗎?我已經做到了社會認知該做的事了,如:好學歷、好工作, 怎麼還是不快樂? 我是在對人生迷惘的時候遇到了這本書 書的前言提了幾個小故事就打動了我 這不是在說我嗎? -- 艾倫喜歡蒐集石頭,平日熱中把戰利品依據大小、形狀、種類、顏色分門別類。在一流學府就讀兩年後,學校要她選擇主修。老實講,從小到大,艾倫不曉得人生要做什麼,也不曉得以後該從事哪一行,但既然一定得選,念地質系似乎順理成章,畢竟石頭是她的最愛。 艾倫的爸媽以女兒為榮。哇,主修地質,以後是地質學家耶。然而,艾倫大學畢業後搬回家住,開始幫人帶小孩和遛狗,賺點零用錢。父母困惑不已,這種工作女兒高中就在做,而他們才剛付完昂貴的大學學費。女兒什麼時候才會搖身一變,成為地質學家?什麼時候才要展開事業?她讀地質不是嗎?理應成為地質學家。 真相是艾倫不想當地質學家。對於地球是如何形成、組成物質是什麼、前因後果又是什麼,她其實不太感興趣。她對田野工作也興趣缺缺,不想替自然資源公司或環保部門工作。製圖,不喜歡。寫報告,也不喜歡。她念地質,只是因為當初不曉得要選什麼科系,恰巧又喜歡石頭。艾倫大學文憑在手,老爸老媽又整天在耳邊碎碎念,但她實在不曉得該如何找工作,更不曉得人生的路怎麼走。 大學的確就跟大家講的一樣,是人生最美好的四年,但是一畢業,快樂時光就結束了。艾倫不曉得自己的困境並不特殊。許多人跟她一樣,不想找和主修相關的工作。在美國,甚至僅有二七%的大學畢業生,後來的工作與當初念的科系有關。不論是「主修什麼,這輩子就會做什麼」,或是「大學是人生最美好的歲月(再來就是工作、工作、工作和無聊到死)」,困住艾倫的念頭,都是本書要談的「無效的想法」(dysfunctional beliefs),也就是讓許多人無法設計美好人生的迷思。 *** ⊙無效的想法:大學念什麼,以後就得做什麼。 ⊙重擬問題:四分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