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人生迷惘時的好書分享: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圖片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史丹佛最夯的生涯規畫課,用「設計思考」重擬問題,打造全新生命藍圖 作者:  比爾‧柏內特 ,  戴夫‧埃文斯   新功能介紹 原文作者:  Bill Burnett ,  Dave Evans 譯者:  許恬寧 出版社: 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6/10/28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種想法 現在的人生是自己想要的嗎?我已經做到了社會認知該做的事了,如:好學歷、好工作, 怎麼還是不快樂? 我是在對人生迷惘的時候遇到了這本書 書的前言提了幾個小故事就打動了我 這不是在說我嗎? -- 艾倫喜歡蒐集石頭,平日熱中把戰利品依據大小、形狀、種類、顏色分門別類。在一流學府就讀兩年後,學校要她選擇主修。老實講,從小到大,艾倫不曉得人生要做什麼,也不曉得以後該從事哪一行,但既然一定得選,念地質系似乎順理成章,畢竟石頭是她的最愛。    艾倫的爸媽以女兒為榮。哇,主修地質,以後是地質學家耶。然而,艾倫大學畢業後搬回家住,開始幫人帶小孩和遛狗,賺點零用錢。父母困惑不已,這種工作女兒高中就在做,而他們才剛付完昂貴的大學學費。女兒什麼時候才會搖身一變,成為地質學家?什麼時候才要展開事業?她讀地質不是嗎?理應成為地質學家。    真相是艾倫不想當地質學家。對於地球是如何形成、組成物質是什麼、前因後果又是什麼,她其實不太感興趣。她對田野工作也興趣缺缺,不想替自然資源公司或環保部門工作。製圖,不喜歡。寫報告,也不喜歡。她念地質,只是因為當初不曉得要選什麼科系,恰巧又喜歡石頭。艾倫大學文憑在手,老爸老媽又整天在耳邊碎碎念,但她實在不曉得該如何找工作,更不曉得人生的路怎麼走。    大學的確就跟大家講的一樣,是人生最美好的四年,但是一畢業,快樂時光就結束了。艾倫不曉得自己的困境並不特殊。許多人跟她一樣,不想找和主修相關的工作。在美國,甚至僅有二七%的大學畢業生,後來的工作與當初念的科系有關。不論是「主修什麼,這輩子就會做什麼」,或是「大學是人生最美好的歲月(再來就是工作、工作、工作和無聊到死)」,困住艾倫的念頭,都是本書要談的「無效的想法」(dysfunctional beliefs),也就是讓許多人無法設計美好人生的迷思。   *** ⊙無效的想法:大學念什麼,以後就得做什麼。 ⊙重擬問題:四分之三...

無限重播的教養日常:小男生為什麼總是記不住?

圖片
「一件事情要講很多次,他還是不記得」,這確實是讓許多家長感到非常挫敗和疲憊的一點。這種情況非常普遍,尤其是在小男生身上,這可能與他們的大腦發展、學習方式以及專注力有關。 為什麼會「講不聽、記不住」? 短期記憶與專注力: 孩子的短期記憶容量有限,特別是當他們分心或對指令不感興趣時,訊息可能根本沒有被有效接收。 聽覺處理: 有些孩子對聽覺指令的處理速度較慢,或者在嘈雜的環境中容易漏聽。 理解能力: 他可能沒有完全理解指令的意義,或者不明白為什麼要這麼做。 動機不足: 如果他覺得這件事不重要、不好玩,或者沒有立即的後果,他可能就沒有動力去記住並執行。 習慣養成需要時間: 任何習慣的養成都需要大量的重複和練習,對孩子來說更是如此。 過度依賴提醒: 如果父母總是提醒,孩子可能會形成一種依賴,認為反正會有人提醒,就不需要自己去記。 應對「講不聽、記不住」的策略 要改善這種情況,我們需要從多方面入手,結合不同的感官刺激和策略,幫助他更好地接收、理解和記住指令。 1. 改變溝通方式 眼神交流與蹲下: 在說話前,先蹲下來與他平視,確保他看著你。用溫和但堅定的語氣說話。 一次只說一個指令: 避免一次給太多指令,讓他感到混亂。例如,不要說「去把玩具收好,然後洗手,再過來吃水果」,而是先說「請把玩具收好」。 指令簡潔明確: 使用簡單、直接的詞語,避免模糊或抽象的表達。例如,不要說「把房間弄整齊」,而是說「請把積木放回箱子裡」。 確認理解: 說完指令後,可以請他重複一遍,或者問他:「你知道現在要做什麼嗎?」 使用「當...就...」句型: 清楚說明行為和後果的連結。例如:「當你收好玩具,我們就可以去看卡通。」 2. 善用視覺提示 圖片或圖示: 對於重複性高的任務,可以使用圖片或圖示來提醒。例如,在浴室貼上「洗手步驟圖」,在玩具箱上貼「玩具收納圖」。 清單或檢查表: 對於需要完成多個步驟的任務(如睡前準備),可以製作一個簡單的圖片清單,讓他每完成一步就打勾。 計時器: 使用計時器設定完成任務的時間,例如:「鬧鐘響之前要把書收好」。這能幫助他建立時間觀念,並專注在任務上。 3. 建立習慣與規律 固定作息: 將某些任務融入固定的日常作息中,讓它變成一種習慣。例如:每天吃完早餐後收碗、睡前整理玩具。 環境佈置: 讓物品有固定的「家」,並保持環境的整潔與秩序,這樣他更容...

「教小男生好累」:這不是您的錯,是他們的天性!

圖片
從前面的討論,我們談到了小男生在 體力、專注力、情緒表達、自理能力 等方面可能遇到的挑戰,這些都讓教養過程充滿了需要投入大量心力的地方。 的確,教養孩子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而小男生由於其發展上的特性,有時候會讓父母覺得像是打一場漫長的戰役。那種面對他精力旺盛卻又可能不聽指令、想教他自理卻又看到一片狼藉的無力感,真的很容易讓人感到疲憊和挫折。 為什麼會覺得「累」? 精力消耗大: 小男生通常活動量大,需要父母花更多精力去陪伴他們玩耍、引導他們發洩體力。 重複性高: 很多時候,你可能需要重複說同樣的話、設定同樣的規矩,但孩子似乎「就是聽不懂」或「就是不記得」。這種不斷重複的過程非常耗費心力。 情緒勞動: 處理孩子的情緒爆發、面對他們的不配合,都需要父母極大的耐心和情緒管理能力,這本身就是一種消耗。 成果不明顯: 有時候會覺得自己付出了很多,但孩子行為的改善卻不明顯,讓人感到氣餒。 缺乏喘息: 如果沒有足夠的支持系統或自我照顧時間,父母很容易感到身心俱疲。 緩解疲憊感,您可以這樣做: 降低期望值: 接受小男生在某些方面發展可能比較慢,或者需要更多時間學習。別追求完美,每個小小的進步都值得肯定。 尋求支持: 家人協助: 和伴侶、長輩分擔教養責任,讓自己有喘息的機會。 同溫層交流: 和其他有小男生的父母聊聊,你會發現自己不是孤單一人,也能從中獲得經驗和共鳴。 專業資源: 如果真的感到力不從心,可以考慮尋求育兒諮詢或親職課程的協助。 簡化生活: 檢視日常行程,看看是否有可以簡化或放鬆的地方。有時候「少即是多」,讓生活步調慢下來,孩子可能也會更放鬆。 給予自己休息時間: 即使只有十分鐘,去喝杯咖啡、聽首歌、放空一下,這些小小的片刻累積起來,都能幫助您充電。 專注在一個目標上: 不要求一次解決所有問題。例如,這週先專注在改善「收玩具」這件事,當這項行為穩定後,再著手改善其他。 改變策略,而非指責孩子: 當發現教養方式無效時,試著調整自己的方法,而不是歸咎於孩子「天生就這樣」。例如,他容易分心,我們就用圖片輔助;他不愛運動,我們就找他喜歡的活動。 肯定自己: 請記得,您正在做一件非常偉大且不容易的事情。即使每天感到疲憊,但您為孩子付出的努力都是有價值的。每天結束時,想想今天做得好的地方,哪怕只是一件小事,也要肯定自己。 教養的確是一條漫長的路,會有累的時...

告別混亂!提升小男生自理能力,父母必學的實用技巧。

圖片
小男生自理能力差、很髒亂,這也是許多家長會遇到的問題,而且這和前面提到的「懶惰」、「容易分心」等行為常常是連帶的。這不僅影響生活品質,也可能影響孩子的自信心和未來的獨立性。 為什麼會出現自理能力差和髒亂的狀況? 缺乏動機與意識: 沒有意識到髒亂的影響: 他可能還不理解髒亂會帶來什麼不便,例如找不到東西、容易生病等。 覺得麻煩: 清理和整理對他來說是額外的工作,如果沒有內在動機,就容易逃避。 技能不足: 不知道怎麼做: 他可能不知道如何有效地整理、清潔,或者沒有被教導過正確的方法。 精細動作發展: 有些自理行為(如折衣服、綁鞋帶)需要較好的精細動作能力,如果發展較慢,可能會感到挫折而放棄。 專注力與組織能力不足: 容易分心: 在整理的過程中,可能因為分心而無法完成任務。 缺乏規劃: 不知道從何開始整理,或者沒有系統地分類物品。 父母過度代勞: 習慣被服務: 如果父母總是幫他把所有事情都做好,他就會失去學習和練習自理的機會。 追求完美: 父母如果對整潔度要求過高,孩子可能會覺得反正也達不到父母的標準,不如不做。 應對自理能力差和髒亂的策略 要改善這些狀況,需要父母有耐心、循序漸進地引導,並給予足夠的支持和練習機會。 1. 從小處著手,循序漸進 一次只教一個技能: 不要期望他一下子學會所有自理能力。可以從最簡單的開始,例如: 把髒衣服放進洗衣籃 把玩過的玩具放回箱子裡 吃完飯把碗放到水槽 分解步驟: 將複雜的任務分解成小步驟,一步一步地教。例如,教他鋪床可以分解為:拉平床單、拉平被子、放好枕頭。 重複練習: 孩子需要大量的重複練習才能熟練。 2. 建立清晰的規則與習慣 明確的規矩: 清楚地告訴他哪些東西應該放在哪裡,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例如:「玩具玩完要立刻收好」、「每天早上起床要自己鋪好床」。 固定的時間表: 建立一個簡單的日常作息表,將自理活動納入其中。例如:睡前10分鐘是整理時間。 視覺提示: 對於年紀較小的孩子,可以使用圖片或圖示來提醒他完成任務,例如:貼上「收玩具」的圖片。 3. 創造友善的環境 收納空間: 提供容易使用的收納空間,例如:開放式的玩具箱、矮櫃,讓他可以輕鬆拿取和放回物品。 物品歸位: 為每樣物品設定一個「家」,並讓他知道。例如:樂高積木放在這個盒子裡,圖畫書放在那個書架上。 減少物品數量: 物品太多更容易造成混亂...

獻給崩潰邊緣的父母:小男生難管教,其實有原因!

圖片
是的,小男生有時候會比較難管教,這其實是相當正常的現象,背後有很多可能的原因。 為什麼小男生可能比較難管教? 發展階段的差異: 精力旺盛: 小男生通常有更多的體力,需要大量的活動來消耗精力。如果他們沒有足夠的機會跑跳玩耍,可能會因為精力無處發洩而表現出躁動不安或不聽指令的行為。 情緒表達方式: 相較於小女生,小男生在情緒表達上可能比較不擅長用語言溝通,更傾向於透過行為來表達他們的不滿、挫折或需求。例如,他們可能會尖叫、打人、摔東西等。 專注力發展: 小男生的專注力發展可能比小女生慢一些,他們可能更容易分心,需要更多的引導才能保持專注。 社會和文化影響: 刻板印象: 社會上對「男生」的刻板印象(例如:要堅強、不能哭)可能會讓他們壓抑自己的情緒,反而更容易用「不好」的行為來表達。 遊戲方式: 男生可能更偏愛競爭性、探索性或肢體接觸較多的遊戲,這類遊戲有時在大人眼中會顯得比較「失控」或「吵鬧」。 個體差異: 氣質: 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氣質,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較活潑好動、好奇心強,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引導。 環境因素: 家庭環境、教養方式、同儕影響等都會對孩子的行為有很大的影響。 如何應對? 儘管小男生難管教是常見現象,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束手無策。以下是一些可以嘗試的方法: 提供充足的活動量: 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跑、跳、玩耍,消耗過剩的精力。 理解並引導情緒: 教導他們認識和表達自己的情緒,例如:「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但是打人是不對的。」然後引導他們用語言或其他適當的方式表達。 設定清晰的規則和界限: 讓他們知道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可以做的,並且堅定地執行。 給予足夠的關注和肯定: 當他們表現好時,即使是很小的進步,也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 多給予選擇和參與感: 讓他們在安全的範圍內有選擇的機會,會讓他們更有被尊重的感覺,也更願意配合。 保持耐心和一致性: 管教孩子是個漫長的過程,需要父母有足夠的耐心和一致的態度。 總之,小男生有時候比較難管教是正常的,這不是你個人的問題。理解他們發展上的特點,並採取適合的教養策略,就能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該讓孩子上什麼樣的小學呢?公立小學?私立小學?體制外小學(實驗小學、森林小學、華德福小學)?在家自學?

圖片
各位用心孩子教育的媽媽們 在孩子還小時,甚至剛出生時,就會開始思考,要讓孩子受什麼樣的教育呢? 因為愛孩子,我們都會想給孩子最好的,但,什麼才是最好的呢? 答案:最適合孩子的,以及最適合該家庭的。 當孩子從幼兒園畢業後,接著要進入的是初等教育,也就是國小或小學 現在的小學教育主要可分成4種類型:公立小學、私立小學、體制外小學(森林小學、華德福小學)及在家自學 先來講講各種小學的特點,再來說怎麼選擇 1.公立小學 大部份人都是就讀公立小學,我也是 所以大家最能理解的,應該就是公立小學了 但其實連公立小學現在也有隨著時代在改變教學方式喔 依據12年國教 課程綱要-國民小學 一、二年級為第一學習階段:學生學習能力的奠基期,應著重生活習慣與品德的培養,協助學生在生活與實作中主動學習,並奠定語言與符號運用的基礎。 三、四年級為第二學習階段:持續充實學生學習能力,發展基本生活知能與社會能力,開發多元智能,培養多方興趣,協助學生能夠透過體驗與實踐,適切處理生活問題。 五、六年級為第三學習階段:協助學生深化學習,鼓勵自我探索,提高自信心,增進判斷是非的能力,培養社區/部落與國家意識,養成民主與法治觀念,展現互助與合作精神。 國民小學階段以領域教學為原則,非從前的分科教育。課程可以跨領域/科目或結合各項議題,發展「統整性主題/專題/議題探究課程」,強化知能整合與生活運用能力。 除此之外,還有核心素養項目要培養,如下表。 優點:1.學費便宜                2.離家近 缺點:1.很早就下課了,若是雙薪家庭無後援,還需搭配如安親班、補習班、才藝班等配套措施。 2.私立小學 私立小學,因為學費較昂貴 通常會是貴族學校,同儕的家境也會較好 普遍師資好、注重雙語能力 較嚴格 上課到五、六點,可配合雙薪家庭 優點:1.下課時間晚,可配合雙薪家庭。               2. 同儕非富即貴               3. 老師教學較認真(學校管理較嚴格) 缺點:1.學費高       ...

水中生產挑戰-新莊樂寶兒許逸欣醫師

圖片
第一胎是溫柔生產,規則陣痛到院,但到院後變不規則陣痛+開半指即要求住院,七小時後生 詳見: 溫柔生產挑戰-三重聯合醫院李茂宏醫師+郁晴助產師+專業護理團隊 這次本來也是首選在離家近的三重聯合醫院以溫柔生產方式生第二胎 但醫院制度有改,醫師見紅就放 我的預產期是2020/3/5 會卡到228連假,醫師會不在,需有備案接生場所 所以就轉往另一家可進行溫柔生產的診所-新莊樂寶兒 會選這家是因為離家不會太遠、有提供水中生產且價格合理 所以後期的產檢都轉到新莊樂寶兒,由許逸欣醫師看診 GOOGLE大神說水中生產可減緩陣痛、提供浮力使產婦變換姿勢較不費力、減少撕裂傷 因此這一胎決定要嘗試水中生產

溫柔生產挑戰-三重聯合醫院李茂宏醫師+郁晴助產師+專業護理團隊

圖片
其實一開始老公想要我剖腹,因為可以安排他有空的時間,也比較不會疼痛 但我覺得我好好的,寶寶也很健康,為何要在肚皮上劃一刀呢? 所以開始搜尋生產相關資訊 在看了別人自然產的過程後,發現自然產根本不自然啊 太多的醫療介入及不必要的痛苦 我不想被灌腸、不想一直被內診、不想被吊點滴、不想被把屎把尿、不想在陣痛時還要爬上產檯、不想用產檯姿勢生產(每位產婦和寶寶都有自己適合的快速生產姿勢,產檯姿勢其實是方便醫師剪及縫合會陰)、不想被剪會陰...等 我相信這些措施有一部分是為了縮短產程及減輕疼痛 但如此制式化的自然生產方式似乎也讓孕婦感到恐懼 所以另外找了一種適合我的生產方式==>溫柔生產 這種生產方式在台灣並非主流,所以資訊不多 我還借了一本書來更深入了解這種生產方式,如下圖

懷孕記錄-心情、身體變化

圖片
確定懷孕後,其實滿緊張的 因為不曉得自己是否準備好了 且心中有點不捨少女身份(永遠十八歲!) 但我相信寶寶一定很乖、很棒,是個健康聰明可愛寶寶~哈 懷孕也是身為一名女人難能可貴的經驗,就像男人當兵一樣 也許過程有些不適,但之後應該也是會懷念 所以寫文記錄 懷孕初期(1~3個月) 由於第1、2月還不曉得自己懷孕,因為一開始有出血幾天以為是月經 還去美國蜜月(路途奔波又熱又曬+中暑+開了快四仟公里) 只覺得很累、想睡、食慾不好、頭暈 但因為有計劃要懷孕,所以有在補充葉酸,雖然沒有天天吃,只是想到時吃一下

產檢記錄 & 寶寶超音波成長照片

圖片
2016/4/3~4/8 經期 4/30 婚禮 5/2~5/5 有出血,鮮紅色量少,以為是月經 5/27~6/12 美國蜜月,很累、沒胃口、沒月經 6/14  自己買驗孕棒確認懷孕 6/17  8w+3 至蘆洲宥心婦產科檢查,先驗孕確認為懷孕 然後照超音波,第一次照寶寶超音波,感覺很特別~ 第一眼就直覺是個男寶寶,很健康、很有活力的感覺 雖然這個時候看起來只是一團不知名物體XD 很像外星來的~